笔趣窝 > 扶桑镜梦 > 第六十章 席卷扶桑(大结局)

第六十章 席卷扶桑(大结局)


  如果说维新派对扶桑内部对手是胜券在握的话,那唯一的担心的,就是西洋诸国的搅局了:


  别的不说,人家船坚炮利,光封锁海路就够大家喝一壶的。


  但有直秀在,这洋人的问题还是问题么。


  一句话,年是远东的窗口期,要搞啥内部革新,请尽早,否则过时不候!


  为啥这么说呢?


  简单看就知道了,去年的丙寅洋扰佛兰西和米人吃了大亏,不也就那样了。


  说到底,普鲁士将要崛起,欧罗巴各国自顾不暇;而米人经历过南北之战后元气大伤,想折腾也折腾不起来。


  除此之外,其它情况也决定,年,是远东革新的难得窗口期:


  第一,这两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。


  因此有一个算一个,西洋诸国没一个愿意大动干戈的——这和后世不一样,此时的危机就真是危机,全民动荡那种,不光是经济萎靡。


  推荐下,真心不错,值得装个,毕竟可以缓存看书,离线朗读!


  而且,这几年欧罗巴粮食歉收,到明年1868年更严重。


  这种情况下,洋人如果还敢大举用兵,那真是寿老人上吊自己找不自在——哗变听过没?


  第二,苏伊士运河将在1869年开通。


  到时航程大大缩减,欧罗巴再派船到远东干涉,那可不要太爽。


  另外,在过两年,欧罗巴到天竺、到香江的海底电缆可就铺设完成了。那时再有啥风吹草动,想做手脚可就没这么容易了。


  说白了,这个时候,维新派只要应对好各国公使,让他们个人不要节外生枝即可。


  而扶桑偏远,远不如中华受人重视,连带这诸国公使也不是啥当红小生、希望之星,因此这些人也没啥大的奢求:


  整几个事件,刷刷存在感,求个升官发财就得了。


  而且如果真搞大发了,万一难以收场,惹得本土中枢大发雷霆,这是何苦来哉?


  这里就不得不说直秀的高明之处:


  当年他倾力发展北地,虽说主要原因是别的——趁着扶桑开国大乱、幕府无暇关注之际发展势力,可抗击鲁西亚在远东扩张,也是他深谋远略之处。


  要知道,如果没有他的乱入,英、佛两国对扶桑可是比较重视的——两强将其视为遏制路西亚的桥头堡。


  传统豪强英吉利一直重兵以待就不说了,甚至连佛兰西后来也下了大本钱:


  不但一直在横滨驻军,其留在扶桑的水军也颇为强大。


  1883年6月,经扩建后组建了单独的“佛国江户分舰队”,其舰艇总数赫然达到25艘之多!


  可如今情况大有不同:


  因为直秀从中捣鬼,鲁西亚不但没能夺取乌龙江出海口,而且其远东领地也元气大伤。


  因此,没了鲁人在一边虎视眈眈,英佛对扶桑的关注度那是大为降低。


  这也是直秀对搞定各国公使有信心的原因之一。


  至于怎么搞定的呢?


  对症下药不就得了,!


  公使们最关注的,其实就是九月四国联合战船队威逼摄海的三点成果,定期开港、敕许开国和改税。


  关于定期开港,这个维新派不会推翻,因此公使们的保底业绩就有了;


  至于敕许开国,维新派对此求之不得,自然也不会反对;


  唯一的要推翻的,就是改税一事。


  不过直秀早就想好了代价,扶桑近代化乏力,必然要引入外来资本,这个交换足以让他们对中枢交代:


  英吉利虽说是工业首强,可毕竟地少民稀,因此发展到现在,其工业潜力已经见底,而金融化的趋势则开始不可阻挡——未来的二十年,其资本将大量涌入米人国度。


  这投给谁不是投,赚到的金银难道还有区别不成。


  至于佛国的金融业,那威风史可比英人长多了,因此更没有问题。


  唯一可虑的,就是投资扶桑到底能不能赚到钱?


  但对于这个,各家公使比直秀还有信心。


  金融家过路拔毛、快马挖眼,连沙子都能榨出油来,担心这个,是对其专业的最大侮辱!


  只要搞定英佛公使,那米人公使小范德比尔特更不是问题:


  原来,因为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,英人开始对米人造船业进行恶意竞争,这种情况,要等二、三十年后才得以缓解。


  如今扶桑愿意接受米人船厂的转移,对此小范德比尔特哪里肯不接受——如今其家族在船舶制造业首屈一指,就算不顾别人,难道连自己也不顾了么。


  这英、佛、米三家公使一旦同意,那剩下的兰国、普鲁士和鲁西亚就是浮云:


  愿意附和还能捡些残羹冷炙;


  不愿意,嗯,谁有空理你啊。


  而且维新派也不怕洋人捣鬼,经过七年的持续改良,有了陀螺仪的鱼~雷,虽然还称不上啥大杀器,但配上小型快船,


  玩个突袭还是颇具威慑力的。


  因此,这些勾当都不用直秀亲自出面,庆永和外国奉行们就把这事完满了结了。


  而安排好洋人之后,去了隐患的维新派哪还不开始放手施为:


  庆应三年(1867年)十月二十四日,直秀作为先锋占据大坂,向京都发出了“讨奸表”。


  有直秀带强兵坐镇近畿,维新派开始在各地狂飙突进。


  最先平定的,还是幕府御领。


  之前十月二十日江户无血开城,统合了幕府新军之后,维新军开始在关东大搞清一色。


  “锄奸之后诸侯公议大政”,谁支持、谁反对?


  一手粮食一手大棒,自然没人敢不识趣。


  而且为了显示忠心,后来加入的各家兵马份外给力——可怜宇都宫的户田家,就是因为稍微犹豫了一下,结果被陆奥磐城平的安藤家迫不及待地带头扫平了。


  谁让当初坂下门之变(1862年),是户田家重臣幕后策划的呢。


  这口怒气安藤家整整憋了五年,如今哪还按耐得住。


  另外,户田家之后积极整修皇陵,是铁杆的尊王派。


  而如今尊王就意味着反对开国,维新派搞杀鸡儆猴,那还不是户田家自己找的。


  户田家烟消云散后,关东诸侯不管愿不愿意,他们都只能被传檄而定,老老实实地在“讨奸表”和“大政奉还书”上签了字——毕竟“大政奉还书”要的是“公议大政”,细究起来,各家其实没有什么损失。


  真正倒霉的,还是原来幕府谱代大名中的名门如酒井家,他们以后再想轻易左右大政可就难喽。但名门之所以叫名门,那肯定人数稀少啊,如果搞的如同大根一般多,那名门也就不值钱了不是。


  庆永带人在关东除残去秽,其它地方的维新派当然也不肯落后:


  其中四国是最先底定的。


  土佐和宇和岛联手,靠着“长面侯”伊达宗城的能言善辩,愣是没让土佐出啥大风头——可怜吉田元吉十多年苦心孤诣建立的强兵,愣是成了伊达牟舌的助力。


  而九州岛,有岛津齐彬这个猛人,加上萨摩、佐贺和筑前福冈三家合力凶猛,也就熊本和久留米两藩口头抗议了一下,然后整个九州各家就顺势从了维新派。


  至于本州西部的山阳道,则是长州作打手、备后福山出来主持大局。


  原来,到了这般田地,威望卓著的前老中首座阿部正弘,他也坐不住了。


  当年黑船来访扶桑开国,作为调和派的首领,阿部左右弥合,可呕心沥血也压制不住幕府内部的分裂,因此他灰心丧气之余,趁病辞职了——要不是直秀乱入,这位和家茂、齐彬一样都早早病死了。


  可别看阿部是老前辈,因成名甚早,到今年他也不过49岁。


  维新派发刃于文久二年庆永治政,最早的基本盘,除了开明幕臣就是原本的调和派诸侯。


  这次经庆永延书相请加家臣怂恿,“智慧势州”阿部终于静极思动再次出山。


  其实阿部也看出来了,这次胜负必将决定扶桑日后的走向,这样的大事,错过了就再也没有。


  而因为老是站错队——航海远策、下关炮击、八月十八日之变、葵祭之变,长州这次再也输不起了,因此起兵之后分外凶猛。


  有威望惊人兼长袖善舞的阿部,再加上战力惊人的长州,那山阳道诸侯谁顶得住。


  而且,这时北陆也传来了好消息:


  维新派在关东的兵马,是以北地、陆奥羽和维新诸侯为主力,因为路途遥远,庆永自己的越前兵并未出现。


  可好歹庆永是维新派首领,因此越前兵马也憋着劲要搞把大的。


  而他们盯上的,就是号称天下副将军的加贺前田家——前田家表高百万,是除了德川幕府御领外领地最高的诸侯。


  虽然前田家世代都是滑头,因此不肯轻易表态,可随着各地消息不断传来,前田家也迅速反应过来——滑头一旦下定决心,那投机不得比任何人都快啊。


  等越前加前田两家这一联手站队维新派,北陆道哪里还敢有别的杂音。


  于是,十一月二十日庆永到达大坂,还没让他等到月底,扶桑的局势已经彻底明朗了:


  不算北地的话,按古制,扶桑分五畿七道。


  可如今,东海道除了尾张、东山道(陆奥、出羽)、北陆道、山阳道、南海道(四国岛)、西海道(九州岛),七道中除了山阴~道,全都归了维新派旗下。


  而剩余的山阴~道,不管是过去和现在,甚至把以后算上,都是扶桑著名的穷地方,影响力不能说没有,但约等于无吧。


  至于五畿,除了京都所在的山城国,其它也被直秀拿粮食诱反了。


  大势已去,连京都小朝廷和庆喜一系自己都绝望了。


  本来,一会桑、高须四兄弟加尊王攘夷诸侯,赶到京都救驾的势力其实不少。但到十一月末,如同冰雪消融一般,大家坐着坐着就不见了。


  这时就看出扶桑


  诸侯的伶俐了:


  京都戒备森严,大队人马不好脱身,这些诸侯就自己带着几个亲信乔装先跑。等跑到大坂,他们再去信让部下离开。


  这时候,庆喜等人也不敢过分逼迫。


  因此,全家上下都能胜利大逃亡。


  开始时,京都小朝廷和庆喜一系,还指望着曹孟德打马超一事再次上演——毕竟,诸侯云集大坂,这利益争夺导致内讧啥的,一哄而散也挺正常的不是。


  可他们没想到,对面有经验啊。


  直秀在原来的世界时,就对倒幕这些人的灵活很是佩服:


  这帮人先是尊王攘夷,发现不成就赶紧变成尊王倒幕;


  可等倒幕成功后,他们又玩了一手版籍奉还;


  看版籍奉还没引起大面积反弹,接着他们就开始搞废藩置县和四民平等;


  等后面发现,新旧权贵开始合流,这些人又扩大了华族的范围。


  ……


  虽然有阴差阳错和时局逼迫,不能说是一开始就深思熟虑的结果,可到底来说,这套路玩的堪称是层出不穷。


  先玩死幕府、再解散诸侯,最后是打倒武士,这一步步走下来,从来不肯树敌过多,都是先把肚里的消化了再吃第二口。


  有这些例子,直秀照抄不就的得了。


  因此尽管诸侯云集大坂,维新派也没有得意忘形,一切的一切,都集中在“讨奸”和“大政奉还”上:


  讨奸,就是要清洗年初打倒维新派的庆喜一系;


  而大政奉还,则是扶桑未来的规划。


  所谓的大政奉还,对此维新派解释说,就是换政于民、诸侯公治。按时髦点的话说,其实可以解释为组建扶桑连邦。


  至于再以后怎么办,饭要一口口地吃,等连邦搞起了再说。


  而这两边僵持下去的结果,到底是京都先顶不住了:


  一是树倒猢狲散,这明白人不要太多;


  另外嘛,则是如今是啥时候,庆应大凶作啊。


  直秀都不需要封锁粮道,只要他保证自家筹集的粮食不流入,京都自己都支撑不下去。


  京都乃至山城国,它是个消费地区,根本不是生产地区啊。这人越多粮食问题越严重,不用吃不上饭,光看着粮价飞涨谁不肝颤!


  期间倒不是没人出幺蛾子,以滞留的将军家茂夫妇为人质,还有玉碎决战,甚至火烧京都博取同情,这些都有人提议。


  可这毕竟是现实不是虚幻,这些荒谬的奇谈怪论怎么能实现。


  于是,十二月九日,经小御所会议后,朝廷终于发布《大政奉还令》,对维新派的提议全盘接受:


  小皇帝退位,和宫接任,其夫君家茂卸任征夷大将军转为亲王,然后朝廷和幕府一起奉还大政于万民——其实不关百姓、町民啥事,就是诸侯公议治政。


  而庆喜等人,因为没有大战,也顺势落了宽典,不过是罚金、辞职失势了事。


  事情能如此顺利,除了维新派侵略如火的威吓外,也有“三百年治乱循”的因素。


  此观点是如此深入人心,再佐以如今的局势为明证,世人皆知扶桑肯定要剧变。


  人心如水,大势皆然。


  既然反正要变,那还有啥不能接受的?


  这主动退让,多少还能留些本钱不是。


  十二月十日,敕使入大坂,罪臣负荆请罪随行,当时万民空巷围观。如今维新英杰荟萃此地,直秀也不用过于操心,因此他也笑嘻嘻地带人强力围观。


  可就在此时,身后飘来一句话,让他啼笑皆非:


  “灵醒点,以前是为了扶桑奋战,从今以后,努力就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了!”


  直秀转头一看,原来是冈田以藏和新冒头的战舰头取箱馆左兵卫在一起嘀嘀咕咕。


  他本想教训一句,可转念一想,人家这话没错啊:


  如果没有“自己",那一切大义不就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最后岂不是都成了彻头彻尾地耍流氓。


  而且,文明开化中除了教育,也有法理、法制的建设。


  而这些要发展起来,则必须注重民生、民权。


  按他所知,就因为这个大坑一直没老老实实补上,远东诸国都吃了大苦头——直到他乱入前,这个问题也没彻底解决。


  想起来真是任重而道远啊,以后就看大久保、西乡、龙马他们的了。


  就在周围的欢声笑语中,扶桑开始了新的篇章。


  尾声:


  和历民治元年、西洋历1868年春,参加Paris世界博览会的扶桑使团载誉归来。


  尽管本届是农业为主题的综合博览会,但扶桑使团的电灯还是获得广泛称赞,“来自东方的光明,照亮了西方的宫殿!”


  从此,代替原本的门第、血脉,科学逐渐成了可以满足自我的新信仰。


  (https://www.bqwowo.cc/bqw198564/1700813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窝:www.bqwowo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qwowo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