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窝 >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> 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

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


  虽然战斗力差劲的要死。可总的来说满清政权对于水师还是相当重视的。闽浙、两广一带驻扎的各营水师大大小小加起来也不会少于三万人。若再加上驻守吴淞附近的江南水师。那人数几乎能突破五万。

  在梁明看来。满清的如此作为。当年那台湾的郑氏集团相当有功劳。不过都是过去的事了。澎湖一战东南各省的水师几近被一扫而空。越南分舰队也时不时的在吴淞一带晃荡。江南水师根本就不敢在海上露头。是以。中华国这只庞大的舰队靠岸航行。一路上北去。直到了北海海面才碰到了山东水师的几艘蚂蚱船。

  清一色的大海船。二百吨的大海船啊!当年自己费了多大的工夫才弄到了七艘。可现在看来……也就是搞后勤的料。

  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。短短的两日之间北洋舰队从南到北扫清了胶州、登州两地的水师营。舰队直插天津口。

  大沽。海河入海口。“地当九河津要。路通七省舟车”。素有有京津门户、海陆咽喉之称。

  在梁明的那个世界。大沽总是同耻辱联系在一起。除了185年的那一场小胜外。而在这个世界。它同样和满清帝国的耻辱联系在一起。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。前者代表着整个中华。后者仅仅代表满清政权。

  “大王。前线战报。”刘武看了看手中的战报。想起先前梁明的吩咐最终还是轻声叫醒了他。这是大军自北塘登陆以来的第一封战报。面对地清兵也仅仅是驻守北塘的一个营。还不到八百人。胜利自然是无疑的。可既然是大王关注的。那也拖不得。

  梁明正睡地迷迷糊糊。听到了几声响。抬起头来一看是身边地侍卫副统领刘武。“怎么了?”这才打了个盹儿。天色就亮了。

  “启禀大王。前线捷报。我陆战队已经顺利攻占了北塘。守营清兵全部被歼。我军损失无几。”

  北塘?一个营的清兵而已。小菜一碟。“大沽可有消息传来?”用清水擦了把脸。俩字---精神。这可不是在南方。寒冬时节正是一年最冷的时候。

  “炮声已熄。尚无消息传来。”常在梁明身边跟着。刘武自然知道这位爷地性质。留心着呢!

  天津镇是直隶境内绿营七镇中兵力最雄厚的一个镇。兼辖河间、大沽二协。务关等营。其中单单一个大沽协就拥有前左及中左、后左、前右、中右、后右六个营。兵力不下四千人。

 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。又没有大沽炮台给他们挡刀。在梁明看来这六个营的清兵就是一道煮熟了地鸭子。想跑都跑不掉。

  “都七点了。那边也该有消息传来了。”梁明摆了下手。挥退了端水的侍卫。转向了刘武。“马匹都下船了没有?让骑兵旅统计一下损耗。报个具体的数目上来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从启州上船。这一路走了上万里。一匹匹病死地战马看地梁明直心疼。好在事前多运了四千匹上来。不然的话三个骑兵旅就能出场一个半了。

  大沽口。

  “北极星君”号上。北洋舰队和卫戍师地主要人物悉数在场(除了仍在中州的)。看着外面染红了半天地火光。一时间竟是难得的寂静。

  枪炮声渐渐平息了。

 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……靴底与甲板撞击的“啪啪”声。愈加清晰……

  “报告。我陆战旅已经全部肃清了大沽敌军。请指示!”

  “马上向大王禀报战况。”柴坤很明确的点出了首要问题。然后才说道:“清理大沽口附近的码头。另外抓紧时间就地架设简易码头。以最快的速度铺助卫戍师将士上岸。

  “是。”

  那个小参谋离去后。阙四伯赞叹道:“柴都督。久闻北洋舰队的陆战旅精干非凡。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啊!让我等也是汗颜。”陈分民留守中州。那卫戍师此行的当家人就是阙四伯了。早前的兰芳公司的大佬之

  “那里的话。卫戍师乃是拱卫中都之精锐。岂是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可比。今后这津京大地可就是诸位一展身手的好地方了。”柴坤跟陈分民还有几分交情。至于阙四伯(副师长)、吴广淮(参谋长)、吴阳(军务主任)三人也就是照过几次面而已。不然的话几人之间也不会如此的客气。

  不过让柴坤想不到的是。对面的三人听了之后反倒露出一丝惆怅来。

  吴阳长长的叹了一口气。向因自己猛然叹气感到惊讶的柴坤怅然一笑。说道:“我等投效朝廷也有十年了。多年来一直蹲守在中州。平日里除了打演戏就是内部集训。练兵。练兵。为的也就是有朝一日可以一展身手。”看向同自己感怀相向的吴广淮、阙四伯两人。三人不禁露出了一个难堪的笑容。“等了十年。今天不容易啊!”

  “说句难听的话。我们自己练着练着就走了魂了。”吴阳知道自己的这种感受柴坤是很难明白的。“海军好歹还有一个追赶的目标。我们陆军呢?跟随攀比?除了自己人。还是自己人。”

  阙四伯也心有感慨。“演习场上可以分出个高下。但那永远是演习。那里施出的手段。战场上就不一定用的来。虽然每每都是第一师拿第一。可真要是打起来。两两向抗。都是一样的两败俱伤。”

  “清军可以做我们的假想敌。可这个假想敌太不靠谱了。正面战场。一打十也不怯劲;可要是白刃战呢?半夜里集体冲锋之类的。吃亏的又多是我们。没劲的很啊!”

  柴坤大致上是明白了这几位的感受。那是一种快憋疯了的感受。十年的和平。让军人的都闻不到血腥味了。特别是卫戍师。连上前身----之前的卫戍旅。他们的第一要务是拱卫中州。像建阳八年同暹罗的那一仗。根本就没排的进去好。而现在。即将展开的激烈战斗。绝对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军人的---畅快淋漓。

  “磨了十年的剑。今个就来试一试乾隆老儿的脖子到底有多硬?”几人中年纪最轻的是吴广淮。三十刚出头。正是气盛的时候。

  “乾隆可不是一般的主儿。一统天下五十二年。积威太重。若是能够把他气死。也是一件好事。”对于活捉乾隆阙四伯是想都不敢想。人家又不是没长腿。不过话说回来了。这老头太好面子。也一生范倔。再加上也快八十的人了。说不准一个气闷胸窍。自己就过去了。“乾隆老儿若是挂掉了。咱们身上的担子就轻多了。那皇十五子历来就和福康安不对眼。再加上福康安又有个好弟弟(福长安。和的死党。)那可就有盼头了。”柴坤朗朗一笑。目光也不由的转向了山东。“老家啊。十二年了。老子马上就要回去了。”

  津京比不得江宁。海河的隧道比起长江来差的不是一个等级。除了少量的一些炮艇还可以运作外。余下的战舰在以后的日子里根本帮不上忙。而长久停靠在天津口也不是个事。除了浪费战力之外就剩下了严防死守。当年。他们可以炸毁西班牙的军舰。那保不准满清也会来这么一手。所以。在天津战局稳定之后。北洋舰队的任务就是以天津为分界线。一分为二。一南一北。沿岸清扫满清地方政权。当然了。比起山东来。盛京方面的力度自然要深刻一些。

  以柴坤为例。阔别故乡十二载的他已经决定了。放弃具有特殊意义的盛京(满清故都。龙兴之地)。过几天就回山东老家走一遭去。

  北塘码头。

  这一刻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也比不上它的一半。大大小小百余艘商船一路排开。拉出了一条望不到头的“长龙”。而这条蜿蜒数十里的长龙对面。一艘接着一艘卸载了马匹的商船正缓缓驶出港口。这地方就现在而言却没有潜在的威胁。所以比起士兵、物质来说。还是先让马匹下船再说。

  战马的嘶鸣响彻了整个北塘。一匹匹的战马在马夫的牵引下顺着搭板小心翼翼下到了岸上。

  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。不然的话这些精神明显不佳的战马。眼睛中不会流露出如此兴奋的目光。不管是否有病在身。想来没有一匹战马愿意实在无边的大海上。淤血的杀场才是他们的归属。

  “大王。一路来一共折损了2319匹战马。余下的7681匹战马中至少有7000匹可以完全康复。十天的时间。骑兵旅肯定可以全部恢复战斗力。”说话的是一个四十上下的大汉。他叫鲁宗英。虽是汉人。可只有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。之所以来到中华国。还是因为当年满清贵女出嫁蒙古时陪嫁的几百匹骏马。正是这些骏马的吸引。鲁宗英才会不远万里来到未知的南洋。进而来到了明离洲。三年来。凭着高超的技艺。一步步的走到了军马场首位驯养师的位子。

  “宗英。这方面本王就全托付给你了。事关重大。千万不可疏忽。”鲁宗英的爹娘老婆孩子都在中州养着呢。梁明倒是信得过他。当然了。鲁宗英仅仅是一个人。驯养、恢复战马靠的还是众多普通的驯养员。他们才是中华国骑兵旅的真正保障。


  (https://www.bqwowo.cc/bqw130310/6713716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窝:www.bqwowo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qwowo.cc